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


一.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,完成1114題。
   
李超,字魁吾,淄之西鄙人。豪爽好施。偶一僧來托缽,李飽啖之。僧甚感荷,乃曰:“吾少林出也。有薄技,請以相授。”李喜,館之客舍,豐其給,旦夕從學。三月,藝頗精,意得甚。僧問:“汝益乎?”日:“益矣。師所能者,我已盡能之。”僧笑,命李試其技。李乃解衣唾手,如猿飛,如鳥落,騰越移時,詡詡然驕人而立。僧又笑曰:“可矣。子既盡吾能,請一角低昂。”李忻然,即各交臂作勢。既而各撐格拒,李時時蹈僧瑕,僧忽一腳飛擲,李已仰跌丈餘。僧撫掌曰:“子尚未盡吾能也。”李以掌致地,慚沮請教。又數日,僧辭去。李由此以名,遨遊南北,罔有其對。偶適曆下,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,觀者填溢。尼告眾客曰:“顛倒一身,殊大冷落。有好事者,不妨下場一撲為戲。”如是三言。眾相顧,迄無應者。李在側,不覺技癢,意氣而進。尼便笑與合掌。才一交手,尼便呵止曰:“此少林宗派也。”即問:“尊師何人?”李初不言,尼固詰之,乃以僧告。尼拱手曰:“憨和尚汝師耶?若爾,不必交手足,願拜下風。”李請之再四,尼不可。眾慫恿之,尼乃曰:“既是憨弟子,同是個中人,無妨一戲。但兩相會意可耳。”李諾之。然以其文弱故,易之。又年少喜勝,思欲敗之,以要一日之名。方頡頏間,尼即遽止,李問其故,但笑不言,李以為怯,固請再角。尼乃起。少間李騰一踝去。尼駢五指下削其股,李覺膝下如中刀斧,蹶僕不能起。尼笑謝曰:“孟浪忤客,幸勿罪!”李異歸,月餘始愈,後年餘,僧複來,為述往事。僧驚曰:“汝大鹵莽!惹他為何?幸先以我名告之,不然,股已斷矣!”
   
11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:
   A.李超,字魁吾,淄之西鄙人 鄙:粗俗
   B.又年少喜勝,思欲敗之,以要一日之名 要:求取
   C.然以其文弱故,易之 易:輕視
   D.偶適曆下,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:到……去
  
12.下列四組句子中,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
   A.吾少林出也。有薄技,請相授 /獨是成氏子以蠹貧,促織富
   B.師能者,我已盡能之/ 徑造廬訪成,視成蓄,掩口胡盧而笑
   C.李在側,不覺技癢,意氣 /天子偶用一物,未必不過此已忘;奉行者即為定例
   D.幸先以我名告 /每聞琴瑟聲,則應節而舞
   
13.下列句子,分別編為四組,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
   李請之再四,尼不可。眾慫恿之 僧忽一腳飛擲,李已仰跌丈餘
   三月,藝頗精,意得甚 李以為怯,固請再角
   僧笑,命李試其技 方頡頏間,尼即遽止
  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
   
14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李超與憨和尚交手,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;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,一腳
   把他踢出一丈多遠,憤而擇日告辭而去。
   B.憨和尚德高藝精,機智風趣;李超敏而好學,豪爽好施;尼僧武技高超,爭強好勝。
   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。
   C.本文善於通過“笑”來塑造人物形象,表現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、謙和的性情,這些關於“笑”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。
   D.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,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,故事性強,引人入勝,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。
   
15.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(8)
   (1)李由此以武名,遨遊南北,罔有其對。(3)
   (2)眾相顧,迄無應者。(2)     
   (3)李初不言,尼固詰之,乃以僧告。(3)



二.閱讀下文。完成第lO13題。
   侯可字無可,華州華陰人。少倜儻不羈,以氣節自許。既壯,盡易前好,篤志為學。隨計入京,裡中醵金贐行。比還,悉散其餘與同舉者,日:“此金,鄉里所以資應詔者也,不可以為他利。”且行,聞鄉人病,念日:“吾歸,則彼死矣!”遂留不去。病者愈,輟己馬載之,徒步而歸。
   孫沔征儂徭,請參軍事,奏功得官,知巴州化城縣。巴俗尚鬼而廢醫,唯巫言是用,娶婦必責財,貧人女至老不得嫁。可為約束,立制度,違者有罪,幾變其習。再調華原主簿。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,歲責其租。可晨馳至富家,發櫝出券歸其主。郡吏趙至誠貪狡區兇橫,持守以下短長,前後莫能去。可暴其罪,荷枷置獄,言於大府誅之,聞者快服。
   簽書儀州判官。西夏寇邊,使者使可按視,即以數十騎涉夏境,猝與之遇,亟分其騎為三四,令之日:“建爾旗幟,旋山徐行。”夏人迴圈間見,疑以為誘騎不敢擊。韓琦鎮長安,薦知涇陽縣。說渭源羌酋輸地八千頃,因城熟羊以撫之。琦上其功。
   可輕財樂義,急人之急,憂人之憂。與田顏為友。顏病重,千里求醫,未歸而顏死,目不瞑。人曰:“其待侯君乎?”且殮而可至,拊之乃瞑。顏無子,不克葬,可辛勤百營,鬻衣相役,卒葬之。方天寒,單衣以居,有饋白金者,顧顏之妹處室,舉以佐其奩具。一日自遠歸,家以窶告,適友人郭行扣門曰:“吾父病,醫邀錢百千,賣吾廬而不售。”可惻然,計橐中裝略當其數,盡與之。關中稱其賢。 (選自《宋史•列傳》)
   【注】計:計吏,考察官吏的官員。醵:聚集錢財;贐:臨行時贈送禮物。熟羊:地名。  橐中裝:指珠玉之類的財物。
   
10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
A.娶婦必責財,貧人女至老不得嫁 責:索求       B.夏人迴圈問見,疑以為誘敵不敢擊 問:間或
C.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 質:質問     D.顏無子,不克葬 克:能夠
   
11.下列各組句子中,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
A. 少倜儻不羈,(以)氣節自許 /梅(以)曲為美,直則無姿
B. (其)待侯君乎 /北冥有魚,(其)名為鯤
C. 即以數十騎涉夏境,猝(與)之遇 /獨樂樂,(與)人樂樂,孰樂
D. 賣吾廬(而)不售 /位尊(而)無功
   
12.下列各句中,與“唯巫言是用”句式相同的一項是
A.闕秦以利晉,唯君圖之       B.一日自遠歸,家以窶告
C.言於大府誅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夫晉,何厭之有
   
13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侯可少年時倜儻不羈,長大後篤志為學。家貧,鄉親們湊錢資助他人京應詔,回來後將錢全分給其他同舉者,將要走時又留下來照顧生病的鄉人,顯示出他自律不貪的良好品格。
   B.侯可任地方官政績卓著。在巴州化城時,訂立規約制度,基本上改變了當地“尚鬼廢醫”、“娶婦責財”等陋習。在華原時,打擊富人的巧取豪奪;把貪暴的郡吏繩之以法,此舉大快人心,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擁護。 ’
   C.侯可能妥善處理邊境事務。西夏寇邊時,使者派侯可巡視,侯可立即帶領數十騎到了邊境,突然與夏人相遇。他派人迷惑敵人,使夏人“不敢擊”;又說服羌人首領獻納土地,並築熟羊城來安撫他們,韓琦上報他的功績。
   D.侯可輕財樂義,有朋友去世,他“鬻衣相役”以葬,並用所“饋白金”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辦嫁妝;友人父病無錢醫治,侯可把自己的財物全給了他。其義舉獲得人們交口稱讚。
   
   
14.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
   (1)可晨馳至富家,發櫝出券歸其主。

   (2)令之日:“建爾旗幟,旋山徐行。   
   (3)可惻然,計橐中裝略當其數,盡與之。


三.閱讀下面文言文,完成610題。
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。莊公死,更立景公,崔杼相之。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。於是扌豕 崔杼之子,令之爭後。崔杼之子相與私哄,崔杼往見慶封而造之。慶封謂崔杼曰:“且留,吾將興甲以殺之。”因令盧滿嫳興甲以誅之。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支屬,燒其室屋,報崔杼曰:“吾已誅之矣。”崔杼歸,無歸,因而自絞也。
慶封相景公,景公苦之。慶封出獵,景公與陳無宇、公孫灶、公孫躉誅封。封以其屬鬥,不勝,走如魯。齊人以為讓,又去魯而如昊。王予之朱方。荊靈王聞之,率諸侯以攻吳,圍朱方,拔之。得慶封,負之斧質,以徇于諸侯軍,因令其呼之曰:“毋或如齊慶封。弑其君而弱其孤,以亡其大夫。”乃殺之。
   黃帝之貴而死,堯舜之賢而死,孟貴之勇而死,人固皆死。若慶封者,可謂重死矣。身為殘,支屬不可以見,行忮之故也。凡亂人之動也,其始相助,後必相惡。為義者則不然,始而相與,久而相信,卒而相親,後世以為法程。(取材于《呂氏春秋•慎行》)
   注釋:朱方:地名。 (zhì):嫉妒、侵害。
   
6.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 ( )
   A.崔杼相之 相:輔佐
   B.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 :挑拔
   C.景公與 陳無宇……誅封 誅:殺掉
   D.始而相與,久而相信 與:結交
   
7.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,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( )
   A莊公死,(更)立景公 /    欲窮千里目,(更)上一層樓
   B得慶封,負(之)斧質/譬若以肉投餒虎,何功(之)有哉
   C後世(以)為法程 /    夫夷(以)近,則遊者眾
   D其始(相)助,後必相惡/路見不平,拔刀(相)助
   
8.下列各句括弧中是補出的成分,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( )
   A.(齊人)得慶封,負之斧質 B.齊人以為讓(魯)
   C.(盧滿嫳)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支屬 D.(慶封)身為戮,支屬不可以見
   
9.下列句子編為四組,全部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果的一組是 ( )
   吾已誅之矣
   (崔杼)無歸,因而自絞也
   荊靈王聞之,率諸侯以攻吳
   若慶封者,可謂重死矣
   身為戮,支屬不可以見,行忮之故也
   其始相助,後必相惡
  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
   
10.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 ( )
   A.崔杼與慶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間的勾結和利用
   B.魯國由於荊靈王的干涉而趕走了慶封
   C.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殺身死。
   D.按照大義行事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友誼。
   
四.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1-14題。
   記舊本韓王后 歐陽修
   予少家漢東,漢東僻陋無學者,吾家又貧無藏書。州南有大姓李氏者,其於堯輔頗好學。予為兒童時,多遊其家,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,發而視之,得唐《昌黎先生文集》六卷,脫落顛倒無次序,因乞李氏以歸。讀之,見其言深厚而雄博,然予猶少,未能悉究其義.徒見其浩然無涯,若可愛。
   是時天下學者楊、劉之作,號為時文,能者取科第,擅名聲,以誇榮當世,未嘗有道韓文者。予亦方舉進士,以禮部詩賦為事。年十有七試於州,為有司所黜。因取所藏韓氏之文複閱之,則喟然歎曰:學者當至於是而止爾!因怪時人之不道,而顧己亦未暇學,徒時時獨念於予心,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,苟得祿矣,當盡力於斯文,以償其素志。
   後七年,舉進士及第,官於洛陽。而尹師魯之徒皆在,遂相與作為古文。因出所藏《昌黎集》而補綴之,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。其後天下學者亦漸趨於古,而韓文遂行於世,至於今蓋三十餘年矣,學者非韓不學也,可謂盛矣。
   嗚呼!道固有行於遠而止於近,有忽於往而貴於今者,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,亦其理有當然者。而孔、孟皇皇于一時,而師法于千萬世。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,而後大施於今,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,蓋其久而愈明,不可磨滅。雖蔽於暫而終耀於無窮者,其道當然也。
   予之始得于韓也,當其沉沒棄廢之時,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,於是就而學之。則予之所為者,豈所以急名譽而幹勢利之用哉?亦志乎久而巳矣。故予之仕,於進不為喜、退不為懼者,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。
   集本出於蜀,文字刻畫頗精於今世俗本,而脫繆尤多。凡三十年間,聞人有善本者,必求而改正之。其最後卷帙不足,今不復補者,重增其故也。予家藏書萬卷,獨《昌黎先生集》為舊物也。嗚呼!韓氏之文、之道,萬世所共尊,天下所共傳而有也。予於此本,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。
   
11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
A.予為兒童時,多遊其家 遊:遊玩,交往  
B.然予猶少,未能悉究其義 悉:全,都
C.因怪時人之不道,而顧己亦未暇學 怪:責怪,責備 
D.而脫繆尤多     繆:通“謬”,謬誤
   
12.下列各句中加點的“之”與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
   例句:故予之仕,於進不為喜、退不為懼者
   A.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,發而視之
   B.因取所藏韓氏之文複閱之
   C.而尹師魯之徒皆在,遂相與作為古文
   D.予之始得于韓也,當其沉沒棄廢之時
   
13.下列各句中,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
   A.當盡力於斯文,以償其素志
   B.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
   C.蓋其久而愈明,不可磨滅
   D.豈所以急名譽而幹勢利之用哉
   
14.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韓集、讀韓文、作古文的親身經歷,反映了韓氏之文從“沉沒棄廢”到“大施於今”的情況,從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“古文”創作逐漸興盛的發展過程。
   B.本文開頭部分記敘了作者年少時偶然從朋友家得到《昌黎先生文集》的經歷。文中提到的《昌黎先生文集》《昌黎集》《昌黎先生集》以及標題中的“舊本韓文”均指同一部書。
   C.歐陽修認為,韓氏之文的湮沒無聞與盛行於世都有其當然之理。韓文的興廢表明,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“沉投棄廢”于一時,但終究會為“萬世所共尊,天下所共傳”。
   D.歐陽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對舊本韓文進行多次修訂,補足了缺失的卷帙,使之最終成為善本。他認為韓文之大行於世,並非因為自己的宣導,而是因為韓文本身“深厚而雄博”。
  
15.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(9分)
   (1)因乞李氏以歸。
   (2)學者當至於是而止爾!
   (3)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。


五.閱讀下文,完成5——8題。
   送天臺陳庭學序  宋濂
   西南山水,惟川蜀最奇。然去中州萬里,陸有劍閣棧道之險,水有瞿唐、灩澦之虞。跨馬行,則竹間山高者,累旬日不見其巔際,臨上而俯視,絕壑萬仞,杳莫測其所窮,肝膽為之悼栗。水行則江石悍利,波惡渦詭,舟一失勢尺寸,輒糜碎土沉,下飽魚鱉。其難至如此,故非仕有力者,不可以遊;非材有文者,縱遊無所得;非壯強者,多老死於其地。嗜奇之士恨焉。
   天臺陳君庭學,能為詩,由中書左司掾,屢從大將北征,有勞,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,由水道至成都。成都,川蜀之要地,揚子雲、司馬相如、諸葛武侯之所居,英雄俊傑戰攻駐守之跡,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,庭學無不曆覽。既覽必發為詩,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,於是其詩益工。越三年,以例自免歸。會予于京師,其氣愈充,其語愈壯,其志意愈高,蓋得於山水之助者侈矣。
   予甚自愧,方予少時,常有志於出遊天下,顧以學未成而不暇。及年壯方可出,而四方兵起,無所投足。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,極海之際,合為一家,而予齒益加耄矣。欲如庭學之游,尚可得乎?
   然吾聞古之賢士,若顏回、原憲,皆坐守陋室,蓬蒿沒戶,而志意常充然,有若囊括於天地者。此其故何也?得無有出於山水之外者乎?庭學其試歸而求焉?苟有所得,則以告予,予將不一愧而已也。
   []揚子雲,即揚雄,西漢著名文學家、哲學家;司馬相如,西漢著名文學家;諸葛武侯,即諸葛亮。顏回,即顏淵;原憲,即子思。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。
   
5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 累旬日不見其巔際 累:連續
   B.杳莫測其所窮 窮:盡、完
   C.於是其詩益工 工:工整
   D.皆坐守陋室,蓬蒿沒戶 沒:淹沒、遮掩
   
6.下列各組句子中,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
   A 肝膽為之悼栗/而身死國滅,為天下笑
   B 既覽必發為詩,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/獨以近城故,簫鼓樓船,無日無之
   C 蓬蒿沒戶,而志意常充然/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
   D 庭學其試歸而求焉/寡人之于國也,盡心焉耳矣
   
7.下列六句話,分別編為四組,都體現陳庭學能從中獲得“山水之助”的一組是
   陸有劍閣棧道之險,水有瞿唐、灩澦之虞
   屢從大將北征,有勞
   揚子雲、司馬相如、諸葛武侯之所居
   英雄俊傑戰攻駐守之跡
   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
   顏回、原憲,皆坐守陋室
 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
   
8,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 川蜀山水險峻奇特,非有官職、有財富、有才能、會寫文章、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,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。
   B.陳庭學,能做詩,曾任中書左司掾、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。他乘船到成都,游山水名勝,每次遊覽都寫詩記述。
   C 作者因學業未成、戰亂等原因未能實現出遊天下的願望,面對陳庭學遊覽而歸的收穫,感歎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了。
   D作者認為山水名勝能使人的情、志、學等方面上一個臺階,此外,應該還有高於“山水之助”的東西,那就是孔學儒道。
   

六.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,完成1114題。
   嘉慶元年,余游富陽,知縣惲候請余修縣誌。未及屬稿,而惲候奉調,余去富陽。富陽高傅占,為余言周維城事甚具,故為之傳,以遺後之修志者。周豐,字維城,其先紹興人也,有貲。父曰重章,火災蕩其家,流寓富陽,抑鬱無聊,益跅弛,不問生產,遂大困,尋死富陽。豐為兒時,當天寒,父中夜自外歸,輒引父足懷中以臥。十余歲,父既卒,學賈。晨有老人過肆,與之語,奇之,立許字以女。豐事母,起坐行步,嘗先得其所欲,飲食必親視,然後進。事雖劇,必時時至母所視問輒去。母脫有不當意,或端坐不語,豐大懼,皇皇然若無所容。視母顏色怡,乃大喜,又久之然後退。其子孫遠見者,言其寢將寐,必呼阿母;將寤,又如之,殆不自覺也。豐年四十二,過吳山,有相者睨之良久,引其手指之曰:“是文如丹砂,公殆有隱德,當有子,富壽康寧,自今始矣。”豐致富,有子二人、孫六人,年八十四卒,如相者言。豐於鄉里能行其德,有長者行。嘗與同賈者歸,豐既資之,已而或檢其裝,有豐肆中物。以告豐,豐急令如故藏,誡勿言,其來待之如初。高傅占言曰:“富陽人多稱豐能施與好人。然豐嘗曰:‘吾愧吳翁、焦翁。’”吳翁者,徽州人,貴于富陽。每歲盡,夜懷金走裡巷,見貧家,默置其戶中,不使知也。焦翁者,江寧人,挾三百金之富陽賈。時江水暴發,焦急呼漁者,拯一人者與一金。凡數日,得若干人,留肆中飲食之,俟之息貲遣之歸。二人者,今以問富陽人,不能知也。豐又嘗言:“吾生平感婦翁知我。”嗚呼,市巷中固不乏士哉! (清•張惠言《周維城傳》,略有刪節)
   
11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流寓富陽,抑鬱無聊 無聊:精神無所寄託
   B益跅弛,不問生產 生產:生活與財產
   C殆不自覺也 自覺:自己意識到
   D吾生平感婦翁知我 生平:有生以來,平素
   
12.下列各組句子中,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
   A故為之傳,以遺後之修志者
   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
   B起坐行步,嘗先得其所欲
   眾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
   C視母顏色怡,乃大喜,又久之然後退
   夫我乃行之,反而求之,不得吾心
   D嘗與同賈者歸,豐既資之
   問其與飲食者,皆富貴也
   
13.以下六句話,分別編為四組,全都說明周維城優良品質的一組是
   豐大懼,皇皇然若無所容 過吳山,有相者睨之良久
   是文如丹砂,公殆有隱德 豐急令如故藏,誡勿言
   吾愧吳翁、焦翁 默置其戶中,不使知也
  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
   
14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周維城祖上本為富人,後來家中發生火災,周家資產蕩盡。十余歲時父親離世,他開始學習經商,並因經商而致富。
   B作者並沒見過周維城,從他人的轉述中瞭解到他的許多事蹟。在作者看來,周維城雖是商人,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優秀品質,值得稱讚。
   C高傅占曾向作者談起吳翁、焦翁,二翁均能施捨助人。周維城同樣也能施捨助人,只是與年長的吳翁、焦翁相比,尚有些不如。
   D焦翁出資讓漁人從洪水中救起許多落水者,並將他們留下來,供給飲食,等到他們賺了錢以後,再把他們分別遣送回家。
   
15.把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(8分)
   遂大困,尋死富陽。
   奇之,立許字以女。
   事雖劇,必時時至母所視問輒去。
   已而或檢其裝,有豐肆中物。



七.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114題。
   馮道,字可道,瀛州景城人。其先為農為儒,不恒其業。道少純厚,好學能文,不恥惡衣食,負米奉親之外,唯以披誦吟諷為事,雖大雪擁戶,凝塵滿席,湛如也。尋薦為霸府從事,俄署太原掌書記,時莊宗並有河北,文翰甚繁,一以委之。
  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。莊宗怒曰:“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,其河北三鎮,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,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。”遽命道對面草詞,將示其眾。道執筆久之,莊宗正色促焉,道徐起對曰:“道所掌筆硯,敢不供職。今大王屢集大功,方平南寇,崇韜所諫,未至過當,阻拒之則可,不可以向來之言,喧動群議,敵人若知,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。幸熟而思之,則天下幸甚也。”俄而崇韜入謝,因道之解焉,人始重其膽量。
   明宗入洛,遽謂近臣安重誨曰:“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?”重誨曰:“近除翰林學士。”明宗曰:“此人朕素諳悉,是好宰相。”未幾,遷中書侍郎、刑部尚書平章事。凡孤寒士子,抱才業、素知識者,皆與引用,唐末衣冠,履行浮躁者,必抑而置之。有工部侍郎任贊,因班退,與同列戲道於後曰:“若急行,必遺下《兔園冊》。”道知之,召贊謂曰:“《兔園冊》皆名儒所集,道能諷之。中朝士子止看文場秀句,便為舉業,皆竊取公卿,何淺狹之甚耶!”贊大愧焉。
   天成、長興中,天下屢稔,朝廷無事。明宗每禦延英,留道訪以外事,道曰:“陛下以至德承天,天以有年表瑞,更在日慎一日,以答天心。臣每記在先皇霸府日,曾奉使中山,徑井陘之險,憂馬有蹶失,不敢怠於銜轡,及至平地,則無複持控,果為馬所顛僕,幾至於損。臣所陳雖小,可以喻大。陛下勿以清晏豐熟,便縱逸樂,兢兢業業,臣之望也。”明宗深然之。
   (節選自《舊五代史•馮道傳》)
   []湛如:安然。《兔園冊》:書名,即《兔園冊府》,唐人編著,五代時流行民間,為村塾童蒙讀本。今佚。
   
11.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不恒其業 恒:固定
   B.可以喻大 喻:比喻
   C.道能諷之 諷:背誦
   D.遽命道對面草詞 遽:立即
   
12.下列各組語句中,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
   A.果為馬所顛僕 /吾屬今為之虜矣
   B.不敢怠於銜轡 /少益耆食,和於身也
   C.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/且夫水之積也不厚
   D.一以委之 /將以釁鐘
   
13.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,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是
   雖大雪擁戶,凝塵滿席,湛如也
   崇韜所諫,未至過當
   唐末衣冠,履行浮躁者,必抑而置之
   道所掌筆硯,敢不供職
   何淺狹之甚耶
   陛下勿以清晏豐熟,便縱逸樂
  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
   
14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凡是有才學、有知識的窮書生,馮道都予以引薦和任用。
   B.任贊的戲語是譏諷馮道選拔和任用人才的水準不高。
   C.馮道以其膽識勸諫莊宗,並指出了莊宗所為的不妥之處。
   D.馮道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規勸明宗要日慎一日,居安思危。     
   
15.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(6)
   (1)俄而崇韜人謝,因道之解焉。(3)
   (2)陛下以至德承天,天以有年表瑞。(3)


八.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810題。
   裴俠字嵩和,河東解人也。年七歲,猶不能言,後於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,舉手指之而言,遂志識聰慧,有異常童。 年十三,遭父憂,哀毀有若成人。魏正光中,稍遷義陽郡守。武衛將軍進俠于帝,授左中郎將。及帝西遷,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。滎陽鄭偉謂俠曰:“天下方亂,未知烏之所集。何如東就妻子,徐擇木焉。”俠曰 :“既食人祿,甯以妻子易圖也 ?”遂從入關。 除河北郡守。俠躬履儉素,愛民如子,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。吏民莫不懷之。此郡舊制,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。俠曰:“以口腹役人,吾所不為也 。”乃悉罷之。又有丁三十人,供郡守役,俠亦不以入私,並收庸為官市馬。歲月既積,馬遂成群。去職之日,一無所取。民歌之曰 :“肥鮮不食,丁庸不取,裴公貞惠,為世規矩。”時有奸吏主守倉儲,積年隱沒至千萬者,及俠在官,勵精發摘,數旬之內,奸盜略盡。轉工部中大夫。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於府中悲泣。或問其故。對曰 :“所掌官物,多有費用,裴公清嚴有名,懼遭罪責,所以泣耳。”俠聞之,許其自首。貴言隱費錢五百萬。俠嘗遇疾沉頓,士友憂之,忽聞五鼓,便即驚起,顧左右曰:“可向府耶。”所苦因此而瘳。晉護公聞之曰:“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,因聞鼓聲,疾病遂愈,此豈非天佑其勤恪也?”又司空許國公宇文貴、小司空北海公申徽並來候俠疾。所居第屋,不免霜露,貴等還,言之於帝。帝矜其貧苦,乃為起宅,並賜良田十頃,奴隸、耕牛、糧粟,莫不備足。搢紳咸以為榮。卒於位,諡曰貞。
   
8.下列各組句子中,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
   A舉手指之而言 /吏人莫不懷之。
   B何如東就妻子,徐擇木焉 /朝野服焉,號為“獨立使君”
   C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/ 所居第屋,不免霜露
   D並收庸為官市馬 /乃為起宅,並賜良田十頃
   
9.下列各組句子中,分別表明裴俠“不以私廢公”和“對奸吏起鎮懾作用”的一組是
   A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 俠聞之,許其自首
   B甯以妻子易圖也 李貴乃於府中悲泣
   C忽聞五鼓,便即驚起 積年隱沒至千萬者
   D所苦因此而瘳 懼遭罪責,所以泣耳
   
10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。
   A裴俠七歲後即很聰慧,有異於一般孩童。為官後忠於皇上,滎陽鄭偉認為天下動亂,勸他另謀前程,裴俠拒絕了這一忠告,毅然跟隨皇上西遷入關。
   B裴俠生活儉樸,為官清廉。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飯,而不食鮮肥美味;從不私用郡中僕役,又不私取任何公物。因此受到人們尊重,稱讚他為人間楷模。
   C裴俠在戶部任職時嚴格約束官吏,揭發不法行為,並在短期之內取得成效;在工部任職時,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,僅李貴一人即招供貪污公款五百萬。
   D裴俠時時以公事為重,深受晉公護的讚譽。皇上瞭解到他生活清貧,改善了他的居住條件,賞賜他良田、奴隸及各種物品,士大夫們都為此感到榮耀。
  
11.翻譯下列句子(10分)
   1) 俠曰 :“以口腹役人,吾所不為也 。”
   2) 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,因聞鼓聲,疾病遂愈,此豈非天佑其勤恪也?



九.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810題。

   優孟,故楚之樂人也。長八尺,多辯,常以談笑諷諫。楚莊王之時,有所愛馬,衣以文繡,置之華屋之下,席以露床,啖以棗脯。馬病肥死,使髃臣喪之,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。左右爭之,以為不可。王下令曰:“有敢以馬諫者,罪至死。”優孟聞之,入殿門,仰天大哭。王驚而問其故。優孟曰:“馬者王之所愛也,以楚國堂堂之大,何求不得,而以大夫禮葬之,薄,請以人君禮葬之。”王曰:“寡人之過一至此乎!”於是使以馬屬太官,無令天下久聞也。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,善待之。病且死,屬其子曰:“我死,汝必貧困。若往見優孟,言我孫叔敖之子也。”居數年,其子窮困負薪,逢優孟,與言曰:“我,孫叔敖子也。父且死時,屬我貧困往見優孟。”優孟曰:“若無遠有所之。”即為孫叔敖衣冠,抵掌談語。歲余,像孫叔敖,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。莊王置酒,優孟前為壽。莊王大驚,以為孫叔敖複生也,欲以為相。優孟曰:“請歸與婦計之,三日而為相。”莊王許之。三日後,優孟複來。王曰:“婦言謂何?”孟曰:“婦言慎無為,楚相不足為也。如孫叔敖之為楚相,盡忠為廉以治楚,楚王得以霸。今死,其子無立錐之地,貧困負薪以自飲食。必如孫叔敖,不如自殺。”因歌曰:“山居耕田苦,難以得食。起而為吏,身貪鄙者餘財,不顧恥辱。身死家室富,又恐為奸觸大罪,身死而家滅。貪吏安可為也!念為廉吏,奉法守職,竟死不敢為非。廉吏安可為也!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,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,不足為也!”於是莊王謝優孟,乃召孫叔敖子,封之寢丘四百戶,以奉其祀。後十世不絕。
   (節選自《史記•滑稽列傳》)
   
8.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多辯,常以談笑諷諫 辯:辯駁
   B.席以露床,啖以棗脯 啖:給……吃
   C.有敢以馬諫者,罪至死 諫:規勸
   D.屬我貧困往見優孟 屬:囑咐
   
9.以下六句話,分別編為四組,全都表現優孟“以談笑諷諫”的一組是
   請以人君禮葬之即為孫叔敖衣冠莊王置酒,優孟前為壽請歸與婦計之,三日而為相必如孫叔敖,不如自殺屬我貧困往見優孟
  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
   
10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優孟言辭詼諧幽默。楚莊王想厚葬所愛之馬,群臣進諫反遭嚴詞拒絕;優孟以反語諷諫,說是以大夫禮不夠隆重,使莊王認識錯誤,收回成命。
   B.孫叔敖十分看中優孟,臨終前預料兒子必將貧困,要他到時去找優孟尋求幫助。優孟慨然允諾孫叔敖子後,極力模仿孫叔敖,想使楚莊王醒悟。
   C.楚莊王誤以為優孟是孫叔敖複生,想任他為相。優孟與妻子商定三日之後為相,又責怪莊王利用孫叔敖成就霸業,而對他的後代卻不聞不問。
   D.優孟由孫叔敖一事而引發感慨,指出為官者不應貪鄙求財,否則將觸犯法令而身死家滅;但廉吏死後,其家人卻會面臨窮困潦倒的悲慘境遇。
   四、(23分)
   
11.把第Ι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(10分)
   1)馬病肥死,使群臣喪之,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。左右爭之,以為不可。
   2)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,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,不足為也!
   



十.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8~10題。
   丙吉字少卿,魯國人也。為人深厚,不伐善。地節三年,立皇太子,吉為太子太傅,數月,遷御史大夫。後五歲,代魏相為丞相。吉本起獄法小吏,後學《詩》《禮》,皆通大義。及居相位,尚寬大,好禮讓。掾史有罪臧,不稱職,輒予長休告{1},終無所案驗。客或謂吉曰:“君侯為漢相,奸吏成其私,然無所懲艾。”吉曰:“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,吾竊陋焉。”後人代吉,因以為故事,公府不案吏,自吉始。于官屬掾史,務掩過揚善。吉馭吏嗜酒,嘗從吉出,醉嘔丞相車上。西曹主吏白欲斥之,吉曰:“以醉飽之失去士,使此人將複何所容?西曹但忍之,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。”遂不去也。此馭吏邊郡人,習知邊塞發奔命警備事,嘗出,適邊郡發奔命書馳來至。馭吏因至公車刺取{2},知虜入雲中、代郡,遽歸府見吉白狀。未已,詔召丞相、禦史,問以虜所入郡吏,吉具對。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詳知,以得譴讓;而吉見謂憂邊思職,馭吏力也。吉乃歎曰:“士無不可容,能各有所長。向使丞相不先聞馭吏言,何見勞勉之有?”掾史由是益賢吉。吉又嘗出,逢清道群鬥者,死傷橫道,吉過之不問,掾史獨怪之。吉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。吉止駐,使騎吏問:“逐牛行幾裡矣?”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,或以譏吉,吉曰:“民鬥相殺傷,長安令、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,歲竟奏行賞罰而已。宰相不親小事,非所當于道路問也。方春未可大熱,恐牛近行用暑故喘,此時氣失節,恐有所傷害也。是以問之。”掾史乃服,以吉知大體。五鳳三年春,吉病篤。薨,諡曰定侯。(節選自《漢書•丙吉傳》)
   []{1}長休告:放長假,使……離職。{2}刺取:刺探。
   
8.下列各組句子中,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
   A奸吏成其私,然無所懲艾/秦有餘力而制其弊
  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/欲勿予,即患秦兵之來
   C因至公車刺取,知虜入雲中、代郡/府吏聞此變,因求假暫歸
   D召丞相、禦史,問以虜所入郡吏/王嘗語莊子以好樂,有諸
   
9.下列各組句子中,分別表明丙吉“為人寬厚”和“於事善分主次”的一組是
   A後人代吉,因以為故事。/死傷橫道,吉過之不問。
   B公府不案吏,自吉始。/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。
   C于官屬掾史,務掩過揚善。/歲竟奏行賞罰而已。
   D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。/非所當于道路問也。
   
10.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確的一項是
   A.丙吉以獄吏出身,修習《詩》《禮》,通曉大義,最終官至丞相。他處理政務以寬鬆禮讓為懷,三公之府不直接處分屬吏,從丙吉開始而形成慣例。
   B.丙吉的車夫因酒醉而在車上嘔吐,西曹主吏報告丙吉並主張趕走車夫,丙吉認為因醉酒將他趕走,會使他無處容身,於是勸西曹主吏予以容忍。
   C.車夫被丙吉的寬容所感動,他主動要求去探聽敵虜入寇雲中、代郡的消息,並詳盡報告丙吉,所以在皇帝召問時,丙吉能從容應對,受到褒獎。
   D.丙吉觀察問題十分細緻,長於以小見大。他見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,進而聯想到氣候可能出現異常,將產生不利影響,他的下屬對此十分佩服。
   
11.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。(10分)
   1)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詳知,以得譴讓;而吉見謂憂邊思職,馭吏力也。
   2)方春未可大熱,恐牛近行用暑故喘,此時氣失節,恐有所傷害也。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短語